追书网 - 历史小说 - 抢救大明朝在线阅读 - 第558章 太子之鞭

第558章 太子之鞭

        武汉府武昌县汉阳门码头,一行官吏打扮的人站在堤坝上,看着苦力将一个个蒲包从靠在码头上的条木船上扛下来。拉货的人力车已经在堤坝内侧等候着了。蒲包一个个堆上去,堆满了一车就立即拉走,入了汉阳门。

        一个有点虚胖的员外打扮男子眉飞色舞地说:“总算是捱到秋粮上市了,这下武昌城内的粮价总算能回落一些了,而且市面也会好起来的。官府征收的赎田米也快运到了,不少流落武汉的湖北士绅总算也能松快一些了......武汉的市面,渐渐也会起来的。”

        这个虚胖的员外就是姚大桥,他现在可是武汉府公认的大米商了!虽然他的本钱不是最大的,但却因为接了江都留守司的大单,为安置在武汉的北府难民提供了活命粮食,得到了朱慈烺的表彰,授予了皇商牌照,所以就成了武汉粮行的行首。

        有了这个身份,他就能向武汉的两行分行大量借款,在两行借款的支撑下,他的买卖自然就做得更大了。不仅贩米,而且还在湖北的汉阳、承天、荆州等府大量租地,开办农场,还在汉口镇的汉正街上开工建造商铺、酒肆、旅店、米仓,买卖真是越做越红火了。

        姚大桥身边一个长得很像个大官的九品绿袍小官叹了口气:“市面再好,也没咱们多少份额了......现在的武汉三县,满大街都是北来之人!”

        抱怨北人的是那个失了德安三四千亩土地的彭子勤,他现在已经通过了黄宗羲主持的湖北恩科,当上了大明朝的九品命官了——这些所谓的恩科,其实就是低级官员的招聘考试,和原来的进士大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朱慈烺正在渐渐的废除科举制度!只不过没有公开下达废除的大诏,而是悄悄地推行。

        而废除科举的办法,则是用低级官员的“官考”去替代全国统一的春闱大比。

        这种低级官员的招考,被朱慈烺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恩科”,由各省学政、朝廷的吏部,或者朱大太子所指定的官员(机构)负责——因为“恩科取士”制度还在摸索,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制度,所以存在一定的混乱。

        不过大的原则已经确定了,就是通过考试招募低级的事务官,允许本地任职,再通过末尾淘汰、事功年功晋升、上级推荐和吏部大考(官员升级考试)等方式,选拔出更高级的官员。

        除了这种由地方或吏部的“恩科”取士的方法,国子监、南京学堂(原来的南京实学堂)、南京讲武堂等“三学”,也会成为官僚摇篮,为大明朝输送一批又一批的文武官员和伎术官。

        当然了,三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引入现代教育,开办大学的事儿现在还办不成,所以朱慈烺也不会急着去拔苗助长。

        姚大桥和彭子勤身后,还站在十数人,大多都是“绿皮”小官或是文武吏员,他们隐隐将两个看着有点冷肃的“青皮”官员围在圈里。这两个中级官员正是纪坤和黄宗羲。

        纪坤正在赴任山东的途中,正在等待官船靠岸——他是在长沙领受令旨的,然后就去了武汉府选拔随员,从黄宗羲主持的恩科选出的芝麻绿豆官中选了一些人,再加上一些御史台卒和锦衣卫密探,终于凑出了一个省级监察司的班子,可以去山东当恶人了。

        而在纪坤抵达山东之前,朱慈烺并没有派出过山东道监察御史(左右两班都没有派),只派出过登莱道监察御史。

        不过山东监察道(管辖不包括登莱二府的山东省和淮北、徐州、海州)的辖区非常特殊,几乎都是军阀割据的地盘。

        在朱慈烺的朝廷中,御史的工作是反贪——反官僚的贪污受贿!军阀自己当家做主,有什么贪不贪的?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纪坤此去山东,必有特殊使命!

        “春帆兄,你这回可是如愿了,虽然挂着御史的名,可实际上却是钦察大臣,代天巡狩啊!”

        黄宗羲似乎很羡慕纪坤,但是纪坤自己却只是不时叹息。

        “不是真御史,却还是酷吏,当太子爷的鞭子去抽打淮北、徐海、山东的那几位。可那几位又岂是好对付的?这趟差事要办好可不容易!”

        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黄得功和高第不是左梦庚之流,左家军这几年的日子太舒服,消磨了斗志,不怎么能打了。而他们这些人可身处对抗鞑虏的第一线!

        “怎么会?”黄宗羲笑道,“太子殿下现在可是如日中天,手长得都快伸到广东去了。”

        纪坤笑了笑:“就是因为太子殿下的手伸得长了,淮河以北的那几位才会蠢蠢欲动......到现在为止,克难新军的模范师才只七个,独立的铁甲骑兵团和炮兵团都只有两个。总共不过十一二万的精兵,能控制多少地盘?现在散得到处都是,对淮北、徐海、山东的掌握自然就弱了。要不然黄得功和高杰怎么会掐起来?”

        模范师本来是前师、后师、左师、中师、右师、第一师,最近又添了个近卫师——近卫师的番号最早出现在唐家山战役前。不过战后又很快撤销,临时编入的陕西兵也变成了新兵重新受训,其中一部分能骑马、养马的,则转成了骑兵。

        到了崇祯十九年秋,近卫师又被重新组建,成了第七个模范师。

        与此同时,向荷兰人订购的西班牙轻型火枪也大量到货,各个模范师也开始大量换装。而被淘汰下来的鸟铳,则配备给了二线团队。

        除了七个模范师之外,大元帅府还陆续组建了二十八个满编人数可达两千五百人的团和十二个由诸卫军的协改编而来的步兵团。

        而这四十个团的装备、训练,将会逐渐和编入模范师的一线团一致。只不过朱慈烺拿不出足够的马匹以供骑兵团和炮兵团使用,所以无法用这些团组建更多的师——一个模范师除了四个步兵团之外,还必须配属一个炮兵营(拥有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其中的两个炮兵连可以拆成四个半连,配属步兵团)和一个轻骑兵营。因此需要大量的战马、挽马。

        在没有马匹,也无法配备三磅炮(这年头的大炮要比十九世纪重,必须要用马拉,牛当然也可以拉,但是牛比较容易受惊,不适合在战场上机动)的情况下,以步兵团为单位的新军,并不具备强大的野战能力,但是可以用来守卫城市和要塞——对朱慈烺而言,火炮的数量不是问题,所以他可以组建许多没有马拉的炮兵连,甚至可以给每个步兵团都配一个。

        而这些不大能机动的炮兵连,也不是完全不能动,只要战场摆在可以通航的河道沿岸,就能用船只把它们运上战场了。

        不过给所有的二线步兵团配属火铳、火炮(没有挽马)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目前,真正拥有较强战斗力的新军,也就是七个步兵师外加四个骑兵或炮兵团。

        在这种情况下,朱慈烺就不能和淮北那帮充当肉盾的军阀撕破脸......他进步当皇上的事儿,最好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至少要来捧个人场。